新闻资讯 搜索 吉利学院官网
首页
焦点新闻
媒体吉利
院系动态
视频吉利
专题学习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联系我们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雷歌 | 潜心耕耘 自然水到渠成

发表于:2023-06-14 来源:宣传部 杨佳丽

她亦师亦友,温暖率真,令人如坐春风,又语气坚定,掷地有声,是最受师生喜爱的教师之一。她潜心教学,身体力行,一颗赤子之心与学生紧密相连,为三尺讲台使命写下注解。不徐不急,潜心耕耘,于无声处听惊雷,最质朴处最深沉,水到渠成,所有的价值都将有幸福归属,这是她的教学态度,也是她的人生态度。她就是汽车工程学院教师雷歌。


图片6~4.jpg


万物皆可课堂案例


雷歌说,与《工程力学》结缘,起源于2015年的那个决定。


作为导师的第一名女研究生,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两年后,2015年,雷歌便开始在高校教授《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至今陪伴了她8年。


2021年,刚入职吉利学院的雷歌到成都领克工厂挂职锻炼。“我们在焊装车间可以看到焊装前的每一个小部分,比如它的防撞梁,它的截面形式都看得很清楚。我发现领克工厂的很多案例和工程力学非常契合。”在十多天的培训中,她积累了像这样相当多教学案例。在众多案例中,她注意到车间引入的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创新点,“吉利工厂采用了‘拧紧反力臂,抵消螺栓拧紧的强大反力,降低操作员身体负荷,这就是企业对员工人文关怀的一个点。我当时想这不就是能拿到工程力学课堂讲的典型案例吗,多好啊!”


图片7~2.jpg


不仅是企业实践案例、还有趣味案例,甚至校园操场上的双杠都是雷歌的课堂案例来源。《工程力学》这门课知识点复杂且数量繁多,碰上学生意志不坚便极有可能出现放弃或者学习质量不佳的情况。为了化艰涩为有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学习,雷歌也会举一些趣味案例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我们在做弯曲梁的应力变形计算的时候,就用和尚抬水的这种趣味案例;在讲到外伸梁时的弯曲变形跟弯曲强度的时,会让他们亲自去测量操场上双杠的有多长?支座的位置在哪个位置上?”


“我俩走在校园里面,她看到学校某个实际建筑的实际应用当中,随时都会把它记录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再拿去给学生讲。”严谨、乐观、有条不紊是同事黄琳评价雷歌的三个关键词。黄琳介绍到,每次面临紧急交材料的时候,雷歌总是按照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总是按时完美完成任务,乐观开朗的性格总让自己感到佩服。“要兼顾家庭和教学,还能拿这么多奖,我发自内心觉得她真的是一个超人。”


深耕课程思政责任田


“在学生群体范围内,普遍存在工程力学太难,仅仅掌握表面知识便足够了,没必要加深对于工程力学学科的研究的现象。”基于此,雷歌认为在工程力学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程度,端正学生的态度便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隔绝的“孤岛效应”,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带着这个问题,雷歌经过反复调研和深入研究,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她从工程实际应用、双师入企历练、提高自身素质、定期课程研讨、录制课例5个方面对课程总体实施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力学知识、思政教育与批判思维有机融合,既强调专业课堂的力学本,又将思政魂贯穿始终,雷歌一直在路上。


图片8.jpg


“去年寒假时,我们课程组八位老师基本上没休息,写材料,制作ppt,大年都没过完就返蓉开始录课程思政的视频。”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雷歌团队也取得骄人的成绩。2021年《工程力学》课程被立项为吉利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2021年11月,雷歌主讲《工程力学》课程获吉利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年该课程获第三批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该课程完成MOOC视频资源拍摄,并申报吉利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2023年4月,雷歌主讲该课程荣获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互动是她对课堂最低的要求


雷歌的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开口说”的能力,又兼具讨论式课堂的生生、师生互动教学特性。“基本上我的教案全部都是按对分课堂的方式走的。”雷歌工程力学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内化。


“我们班同学从不逃她的课,如果不在,那只可能是生病了”2022届学生王浩瀚被问及对雷歌课堂的评价时说道,“如果满分是100,那我一定会给她120分。在课堂上互动非常多、氛围特别好,我们就是课堂的主人。”雷歌不会随便放弃一个学生,她更在乎和中尾端学生的沟通交流,从不同角度切入问题去帮学生解决问题。


图片9.png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提问设计,雷歌不会故意在课堂中某个节点专门设置问题,而是根据课堂中实际情况随时提出问题,这就对教师知识点熟练度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例如抛给他们一个问题,我觉得没多大反应的时候,我就知道抛的问题有点难了,就只能找个简单一点的问题再抛给他们。”同一门课的问题设计也分难易层次,雷歌会根据每个班的反馈态度及时调整每堂课的互动问题。抛的问题不论是难一点还是简单,哪怕是同一道题的不同角度,雷歌都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与进来,让他们思考进来。


雷歌只用最质朴的语言道出心中最真挚的教育情怀:“我其实要给他们传达的是,不论他们未来从事什么工作岗位,哪怕是做销售,在给客户介绍车的时候他用得到力学知识,哪怕他从材料、结构去解释,一下就会让客户觉得你这个人非常专业和靠谱。当他们在各行各业工作时,力学知识对他们是有用的,那我的教学就是值得的。”


图片10~2.jpg


家庭是她最温暖坚实的后盾


雷歌的家人们也在默默为她助力,“我之所以可以专心教学,是因为我的家人特别给力。他们的宽容与理解,是独属于家庭的温暖力量。”在谈及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时,雷歌显得非常坦然。“任何事都要分两面来看待,就像他们时常不在我身边,而我反倒会加倍珍惜大家在一起的时间。真心对家人好,尽自己最大所能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做一个大学老师吗?”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只会再多学一点东西,再回来当大学老师。”这句简单的回答,对于雷歌而言,却贯穿了她对于教学的热爱、对于知识底层逻辑共享的向往,以及身为教师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