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雪霖)3月25日,教育学院在立德楼437会议室举行课题申报指导会议。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王真东,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吴定初,山西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常务副主编王爱玲,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刘怀明,内江师范学院二级教授、教育学院专家工作室主任陈理宣,教育学院专家工作室特聘专家刘炎欣出席指导,校长助理兼教育学院院长边保旗,教育学院教研室负责人、已申请课题申报的负责人及成员、科研申报小组组长、实验校(园)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李妍伶主持。
会上,边保旗向专家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教育学院的发展历史、育人理念、学科建设成果及学院科研现状。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课题申报工作,专门组建专家团队对申报项目的进行论证指导,希望以会议为契机,将经验分享与精准指导相结合,助力提升科研人员申报书撰写质量和总体科研水平。
刘炎欣教授做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课题《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文化变革研究》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基于“五育融合”背景下,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聚焦“五育融合”下的学科边界和知识中介等问题,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同时,刘炎欣教授倡导老师们多关注各领域的最新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和课堂研究、课程内容有效融合,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王爱玲做科研课题申报专题分享,她谈到,教育研究不仅是老师个人的事,还是整个教育行业、从业者应该重视的问题,把课程研究做好,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发展,开展更多有趣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趣味性。
陈理宣教授就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做科研、写论文做了完整论证。他表示,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应应该与教学工作相结合,要坚持科研教学并重,鼓励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将科研与教学工作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吴定初教授结合自身学术论文发表和学术专业出版经历,提出“慎重出战,首发别重”,青年教师要走出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
刘怀明副会长就选题方向提出具体建议,希望教师选题时要关注国家职业教育下大的要求和国家政策,要深入研究自己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校内外专家们结合自己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科研课题申报意见和建议,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也进一步坚定了老师们潜心学术研究,成功申报科研课题的信心。
FOCUS NEWS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