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廖晓庆 摄影 任爽)10月13日,我校召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专创劳’融合协同育人”专题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博雅学院院长李小平,党总支书记书记李闯,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院长助理杨漾,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助理黄河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许书明教授、郭谊教授、陈丽华教授担任本次研讨会的指导专家。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助理黄河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分析、思专创劳融合发展的架构与思考、构建思专创劳融合的典型路径与方法、创业大赛的备赛策略、青红赛道单点突破策略探索五大方面阐述了思专创劳融合育人的可行性。他强调,在构建思专创劳融合育人的过程中,要紧抓思政课堂主阵地,做好融合创新;走进专业课堂,提升课程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劳动课堂,劳逸结合出精品;融入双创热潮,找好风口好突破。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院长助理杨漾从新闻传媒教育角度提出,学院设立虚拟教研室、开展新闻传播大讲堂,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专业课程、新闻传播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杨院助表示,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将致力打造精品化教材,注重课程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到底。
郭谊教授指出,新闻传播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要潜移默化,自然而然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实现融会贯通的作用。至于思专创劳怎么融通,怎么策划,如何发挥教师不同优势,还需要在团队建设和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许书明教授从科研选题、有效实施、跨学科、跨领域融合为切入点,提出在“思专创劳”育人团队探索与建设过程中,要确立1+3模式,明确1(思政课)和3(专创劳)的关系,划分层次,厘清逻辑关系。他强调,在融合过程中聚焦点问题上,要紧扣育人目标,充分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元理论的理论引领作用,实现良好育人功能,从张桂梅等个人的奋斗事迹为切入,从而更好发挥其育人的理论指导性。
陈丽华教授谈到,近年来,融合不仅要在学科之间进行融合,还要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达成内容互补,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目标。
李小平院长从育人内容研究、育人主题研究、育人模式研究、融合方式研究四个角度,对团队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指导。他指出,三全育人作为大体系,思专创劳作为小体系,需要从开放的、融合发展的角度思考育人目标,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做出调整,应对学生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本次专题研讨会给项目组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理论指导,有助于研究团队良好的开展研究工作,并为之后的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FOCUS NEWS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