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搜索 吉利学院官网
首页
焦点新闻
媒体吉利
院系动态
视频吉利
专题学习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联系我们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探访“指尖”非遗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小平率队调研国家级非遗项目新繁棕编

发表于:2022-07-11 来源:博雅学院

本网讯(特约记者  陈勇)新繁棕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2011年,新繁棕编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7月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小平率队,党总支书记李闯、博雅学院教师陈勇一行赴成都市新都区编织艺术中心,深入调研国家级非遗项目新繁棕编。


图片1.jpg


在编织艺术中心龙娟老师带领下,李小平一行首先参观了艺术中心各展厅陈列的棕编艺术品,近距离感受非遗新繁棕编的文化魅力。

座谈交流会上,编织艺术中心理事长、国际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遗新繁棕编传承人刘俊英对李小平院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重点介绍了新繁棕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传承创新、产品营销等情况。她表示,编织艺术中心立足非遗传承,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推动非遗与产教研相融合,非遗产品与当代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棕编工艺文化发扬光大。

李小平院长介绍了吉利学院积极积极构建通识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具体措施和取得成效。他指出,棕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财富。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延续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创新非遗文化,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作为高校,要加强保护和开发;要盘活、用好这一传统文化资源;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库优势,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推动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以新思维、新理念构建非遗保护长效机制,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