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让劳动价值观深入人心。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11月2日下午,由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和智能科技学院联合主办的吉利学院八大品牌讲坛之一《匠心讲坛》在明德楼102开讲。党委书记王培民出席活动并讲话,本次讲坛由智能科技学院院长易勇教授主讲,智能科技学院数百名师生参加。
王培民书记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王书记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希望同学们正确认识“劳动”对自身健康成长的意义,希望各二级学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智能科技学院院长易勇教授从“劳动的意义,劳动素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与锻炼、智能科技学院劳动教育,劳动体会”六个方面进行了畅谈。述了他对于“劳动”二字的深刻理解。易勇院长表示,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平等、劳动光荣。尊重劳动就是尊重人的本身,是劳动把浩瀚原野变成万顷良田,端稳了13亿多人的饭碗;是劳动让一个文明古国焕发蓬勃生机,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是劳动推动“中国制造”不断迈向“中国创造”,抖擞着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
随后,易勇院长对大学生应有的劳动素养做出了阐述。他表示人在打铁中成为铁匠,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劳动是人受用一生的课程。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重点在于劳动实践、劳动体验,我们在劳动实践中开发设计劳动实践课,学会教劳动,学会劳动。核心在于劳动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对劳动光荣这一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只有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才能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更好适应社会。
在如何将劳动实践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易勇院长带来了智能科技学院劳动教育计划。在2021级新生14个班级中,智能科技学院将利用学校的空地将其划分为14块农田,并实行包干到班,包产到户的管理办法。每个班选出一位劳动委员,每一位学生参与管理和劳动。从开荒到收获,在汗滴禾下土间感受汗水挥洒的乐趣,寻找劳动的意义,体悟踏实肯干的工匠精神。
本次讲坛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广泛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讲坛给自己带来丰富的收获与深刻思考,受益匪浅。
FOCUS NEWS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