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知道徐道发老师在哪儿吗?”
“你说我们发哥啊,想都不用想,肯定还在汽车工程训练中心呢!”
徐老师戏称自己是“闲不住的人”,除了日常的实训课程,大到对外接待参观工厂、演示操作、带队比赛,小到修复设备、配钥匙、换灯泡,没有他不会的,也没有他不做的。”“生活生活,生下来就得干活。”徐老师说,“放着问题不管,我才难受。”为此,他还利用寒假的休息时间考下了电工证,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万能工”。
有同学打趣道:“发哥,你这么厉害,你能修飞机吗?”
徐老师总是认真回答:“能啊,天下无难事,只要有人教我。”
在徐老师看来,“别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对于一个问题,只要想办法钻,然后自己动手解决,就能加深记忆,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记忆再现的过程。秉承着“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技能”的理念,徐老师经常在维修工厂设备的过程中,带着学生当成教学问题去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实现了教学。
在汽车工程学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发哥。”徐老师也总是热心的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和谐就是互助,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多帮助学生,这是老师应该做的。”
不仅如此,每年的寒暑假,徐老师都会带领学生出去参加比赛,最早的时候,没有设备,是徐老师自发的托人帮忙,借设备训练,没有其他队伍训练时间长,他们就争分夺秒,起早贪黑,达不到标准,就不肯休息。直到深夜,他们都仍旧在埋头苦干,出一身汗,也浑然不觉。
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学生,比赛都是挑战,不仅是拼脑力,还有体力的考验。徐老师带队最好的一次成绩,是拿到了国赛的二等奖,在六七十个队伍里,脱颖而出。
但徐老师不想止步于此,“要想拿到更好的成绩,每一个排除故障线路的针脚号都得背熟,每一个操作,都能达到条件反射般的熟练。”
比完赛,不管成绩好与坏,徐老师总会自掏腰包请学生吃饭,这是惯例了。赢了就当庆功宴,输了大家就在饭桌上边吃边总结。“大家都是一起奋斗来的,平等地对待学生,让他们获得尊重。”徐老师笑着说,“这一顿饭多值啊!”
事实上,徐老师已经有五个年头的寒暑假没有回过家了,不是在忙着培训,就是在带队比赛,三年前,徐老师的父亲不幸去世,他趁着出差空档回去了一趟,待了没两天,又连夜坐飞机回来继续培训。说起来,徐老师是有遗憾的,自他工作以后,自己和妻子的双方父母就只见过一面。
年近五十,徐老师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他今年的心愿,就是在暑假期间,能够让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的父母聚一聚,自己也稍微歇一歇。
但不出意外,发哥又忍不住在汽车工程训练中心里忙活着了。
FOCUS NEWS
更多 <<